先加好友
719025432
红军造币厂位于井冈山市上井村,距离茨坪约有6公里,靠近“百竹园”。
该造币厂使用了墨西哥银元的模具,正面刻印了一个“工”字,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货币。
前方巨大的“工”字银元模型可供游客拍照留念。该场馆内还展示了当年的制造机器和各种实物,对于收藏家来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此外,该场馆还记录着一个与“工”字银元相关的动人故事。游客可以请解说员讲解,体验革命胜利背后的艰苦历程,感受到我们的胜利是多么伟大。
1928年5月,由于敌人经济封锁以及物资严重匮乏,物价飞涨,军民生活极其艰难。为了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红军军部向将士和民众募集了大量首饰和银器,并凭借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聘请谢火龙、谢官龙等谢氏兄弟为制造师傅,于井冈山上的上井村创立了红军造币厂。之后,该厂在上井的牛路坑,大井的铁坑,茨坪和金狮面的红军洞等地设有粗坯车间和冲压车间。由王佐主持管理。
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人调集十八个团兵力,进行第三次“围剿”井冈山。上井红军造币厂的厂房被全部烧毁,设备也被摧毁。因此,这个红军造币厂实际只存在了半年多时间,就随着井冈山的失守而结束。
红军造币厂的建立和“工”字银元的发行流通,成功地帮助了当时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度过了艰难岁月。同时,也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造币厂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政权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防止敌人进攻以及保证造币厂的安全,银坯的翻制和银元的印花工序大多设在原始森林里的山洞中,如今被称作井冈山龙潭风景区的红军洞。而“煤洗”、“凿字”、“开响”、“做旧”等工序则设在井冈山“红军造币厂”的遗址上。由于当时条件和技术限制,该造币厂只能因陋就简,用现有材料打造了1万多枚银元,共使用了1000公斤银。
在该造币厂的原址上,当地居民按照原貌进行修复,曾经发掘出了当年造币时使用过的一些工具、原材料以及银元等大量物品,这些都成为了研究红军造币厂历史的珍贵资料。
如今,井冈山红军造币厂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参观展示馆,了解革命岁月中的生活和创意。他们还可以在现场购买“工”字银元的复制版以及其他相关纪念品,以此来纪念那段充满艰难困苦但又光辉灿烂的历史时期。
红军造币厂的建立不仅提供了急需的货币,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的发展道路。这对于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时刻铭记并加以传承。